美国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有相当比例的青春期和年轻成人女性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出现预示将罹患该病的症状。
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生殖医学流行病研究主任、护士健康研究(NHS)子宫内膜异位症高级研究员Stacey A. Missmer博士在美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基金会(EFA)年会上报告了前瞻性GUTS研究结果。该研究于1996年启动,纳入了15000例入组第二次NHS的9~15岁女性,旨在对影响体重变化的因素进行长期前瞻性研究。
迄今为止,有250例GUTS入组者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另有3000例(20%)入组者报告出现了预示未来可能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中至重度痛经、镇痛药物耐药性慢性盆腔痛以及腰痛。
鲁汶天主教大学教授、鲁汶大学生殖中心主任Thomas D’Hooghe博士报告了一项系统性文献回顾结果,纳入了30年来发表的1014篇文献,涉及15项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在893例因慢性盆腔痛或痛经且口服避孕药或NSAIDS耐药而接受腹腔镜检查的女孩中,62%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慢性盆腔痛患者亚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49%。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中,32%(82/ 249)的青少年患者为中至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检查结果包括直肠病变和输卵管-卵巢粘连,腹膜、卵巢和周围结构广泛性疾病,以及直肠阴道、肠部和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D’Hooghe博士还报告了一项未发表的调查结果。在完成半结构性问卷调查的12岁(n=792)少女中,363例已经出现初潮,其中42%报告存在与经期和月经量有关的痛经。41%的痛经少女称月经对社交活动有负面影响,而无痛经者仅为14%(P<0.0001)。13~16岁女性(n=172)报告痛经和严重痛经的比例分别为40%和17%,17~21岁女性(n=1,028)分别为52%和16%,每个年龄组服用激素避孕药镇痛的比例超过40%。
此外,两年龄组报告出现腰痛、泌尿和胃肠道等与月经有关的非妇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26%和38%、26%和23%、14%和24%。D’Hooghe博士指出,同时出现妇科症状和腰痛、泌尿和胃肠道症状的女性应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已知风险因素包括早期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经常和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治疗严重痛经、经期经常缺课等,而初潮年龄>14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低风险相关。
有关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不多,与成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共同点是,严重月经疼痛常被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视为“正常”而被忽视,许多患者称她们在12岁或之后才被确诊。
以上就是花都都市专家关于“严重经痛或是青春期子宫内异症前兆”的详细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疑问详情或,在线专家随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信息内容。
精彩评论